工商時報 【馮復華、林殿唯】

     兩岸的太陽能產業在全球市場上各有優勢,但受到金融危機波及,今年第一季的訂單量明顯下滑,要如何利用彼此的長處,穩當全球太陽能產業霸主,將會是雙方未來最重要的課題。

     對於合作,兩岸企業和官方都持樂觀立場,中國大的太陽能廠江西塞維(LDK)董事長彭小峰認為,目前兩岸太陽能產業的產值就占全世界的40%,兩岸光電產力可說已躍居全球第一

     在35家光電產業中,兩岸有14家,其中中國10家,2005年台灣產值從70億元,到08年已跳為千億元。

     彭小峰引述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榮譽所長張國寶的話說,預計2050年,太陽能發電將與現在石油地位相當,兩岸的能源合作模式,可說是「強強聯合、合理分工、優勢互補」,發揮台灣技術的優勢和大陸資源豐富。

     經濟部長尹啟銘表示,台灣在半導體多晶矽研發與發電系統的設計上領先全球大陸則是在基本原物料、市場規模與生產成本上具有優勢,表明了兩岸在太陽能產業合作的基礎,行政院推出的搭橋專案,就是希望兩岸合作來賺全球的錢。

     除了各自優勢不同,兩岸市場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異。尹啟銘說,中國太陽能的開發,主要是用來解決新疆、甘肅等西部地區供電不足或不穩定的情形台灣是都會型國家,太陽能則利用都會狹小空間,強調多元化應用與創新。

     技術合作前要先統一規格。5月中旬在「兩岸太陽能產業論壇」上,宇通光電董事長蔡進耀表示,兩岸目前連最基本的多晶矽晶圓切割角度就不一樣,他認為兩岸應該先就技術、規格取得共識,一旦建立標準,兩岸就能夠共同主導世界太陽能市場的規格。

     新日光能源科技董事長林坤禧表示,太陽能電池可分短、中、長期,短期可說太陽能正遇到陰天,因融資問題和半導體業整體不景氣,最壞是Q1,但此後歐洲市場需求增加,故Q2、Q3可說謹慎樂觀。中期2012年,預計達到世界同價,同時,因為價格比市電便宜,故全世界日照多的地區將會自動裝組。

     林坤禧表示,太陽能競爭對手是天然氣,長期而言因石油漲價且缺量,太陽能會取代日益高漲的天然氣,有50到100倍成長空間,且會明顯構成「大陸原料、台灣技術合作」的模式,出口到歐洲,5至10年間都有技術上共同開發、共同投資製造與合辦電廠的合作機會。

     茂迪科技董事長左元淮也贊成兩岸加速交流,因為競爭對手即將崛起,他說,10年前太陽能電池的大廠都在美國與歐洲,近年來它們已將產線移往東南亞與菲律賓,已成為兩岸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dk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