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5-04 工商時報 【楊玟欣/台北報導】

     工研院看好3D顯示器技術,技轉奇美電開發3D立體電視!工研院採用奇美面板已成功開發出56吋立體電視,實驗室規格更達65吋。工研院光電所立體影像系統組組長鄭尊仁指出,工研院並研發出可以拍攝3D立體影像的數位相機,未來3D影像技術還可用於數位相框、電子看板。

     DisplayBank預估,3D顯示器到2015年滲透率將逼近1成,商機上看158億美元。工研院表示,3D顯示技術是在面板製造過程或是系統組裝過程中,增加一道製程,即可做出3D顯示器,3D製程設備投資金額不算大,以國內面板產業蓬勃發展,對於發展3D顯示技術有很大的利基。

     鄭尊仁指出,目前全球裸眼(不用戴特殊眼鏡即可看到3D顯像)的3D顯示技術主要有2大基礎,一是柱狀透鏡式,二是屏柵式光罩。鄭尊仁表示,積極開發3D電視的飛利浦,採取柱狀透鏡式技術,優點是亮度較高,缺點則是成本偏高。

     鄭尊仁指出,工研院研發出的3D專利技術微位相差膜,是以屏柵式光罩技術為基礎,屏柵式光罩相較柱狀透鏡式成本更低,不過透光性則不及柱狀透鏡式,也要在一定的距離以及範圍內,眼睛才能看到3D立體影像,超過此一範圍,則感受不到。

     目前工研院開發出的56吋3D立體電視,有9個視角區,採用的面板雖為3840X2160高解析度,但轉化為眼睛感受到的3D影像,解析度則降為1280X720,工研院也有計畫在下階段開發出廣視角,高解析的3D電視。

     據了解,工研院3D技術已技轉奇美,此外,工研院與奇美電、友達、華映等面板業者組成3D互動影像顯示產業聯盟,共同爭取3D顯示大餅。

     此外,工研院也開發出3D軟體技術,將平面資訊轉成3D資訊,以便在3D顯示器播放。

     工研院表示,目前3D內容並不多,透過轉換軟體,可以將單張平面照片轉化為立體影像,為配合3D顯示器的發展,工研院也開發出3D立體相機,在拍攝過程中,即可取得立體影像內容,立體逼真度會比透過軟體轉換2D照片還要高。

     工研院看好,3D顯示技術將在廣告看板以及數位相框等應用面,率先發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dk1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